牟培超,男,1964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市政与设备工程系主任。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山东省建设工程资深评标专家。主要承担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和BIM技术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主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BIM应用基础》等多本教材,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多次获得学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
曹永先,男,197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市政与设备工程系书记,同时兼任山东省燃气热力协会秘书长。教学中担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计量计价》、《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负责学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训等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进工作者;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编《道路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多10本教材: 发表Study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Dynamic Consolidation on Saturated Silt(EI收录)等多篇论文,完成《智慧燃气系统开发与应用》 等省院级多个课题。

|
宋克农,男,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我系燃气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2009年参加工作,发表论文近10篇,参与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编写教材10余套,2014年起担任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主讲《燃气输配》、《智慧燃气系统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山东省燃气学会委员,多次担任全国燃气大赛、山东省燃气大赛技术专家、裁判员等,先后被住建厅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7次,2019年受到山东省燃气热力协会表彰。

|
方业博,男,1978年2月生人,现任我系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副教授,注册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从事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安徽马芜高速公路工程、北船重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工程、辽宁月东油田人工岛平台岛体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黑龙江绥满高速公路工程、青岛市瑞昌路立交桥工程、青岛市太原路立交桥工程等多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历任技术主办、工程科长、项目总工、项目经理等职务,多次荣膺公司年度先进个人、优秀质量管理人员等称号,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及管理工作经验。 进入高校工作以来,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十项,发表各类论文八篇,主编教材一部、参编两部,申请专利三项,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
尹 静,女,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系,2007获得山东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2005年8月,在三联集团从事自动化系统研制、开发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2005年8月至今,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和专业建设工作。 主要工作业绩:自2005年入职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以来,先后被评为厅级、院级“先进工作者”,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手”、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优秀教师”和“十佳班主任”等称号,主持的课题研究获评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省职教协会课题评审一等奖,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智能化专业技能大赛、创新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以下多次,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

|
孟繁晋,男,1980年出生,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省级高层次人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任山东土木学会理事,山东制冷学会理事,山东燃气热力协会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空调热泵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城市经济学会集中供热分会理事,济南制冷学会副秘书长。 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项目计划课题4项;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项,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项目计划课题5项;主持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申报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山东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教材4部,规范5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3次获得山东省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进工作者,中国制冷学会优秀青年科技者,山东省建筑业教育协会先进个人,山东省科技节优秀科技创新导师。 主要从事建筑设备节能、能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利用、空调热泵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崔 旭,女,山东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工作;长期从事E-learning、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14篇(EI文章10篇),编写教材2本;获省级成果奖3项;多次主持、参与省级、院级课题的研究;多次担任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裁判;多次完成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工作。 
|
冀翠莲,副教授,现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级大赛裁判员。长期从事机电产品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及参与课题6项,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5篇被EI收录,获山东省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编著教材3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省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2项。 
|
刘彬,男,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给排水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建筑设备专业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2007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指导,主要研究建筑设备系统设计、BIM技术应用等。编写教材2部,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 
|
井汇,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大学生优秀创新导师。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消防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篇。 作为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主持及参与了名校建设工程、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业评估及学士学位评估等工作;参加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并代表学院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参加了省教育厅的汇报答辩;主笔撰写了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燃气工程技术试点项目的申报材料,并成功立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教师;在2017、2018、2019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中,均荣获设计组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备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 
|
孙晓珍,女,毕业于湖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承担《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道路工程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工程力学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专业建设上,主要负责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校企合作的沟通与联系等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应用研究》、《后压浆技术在桥梁桩基础中的应用研究》等多篇教学及专业论文。主编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市政工程专业培训考核系列教材之《质量员专业基础》,主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古桥营造技艺》配套教材,参编《市政识图实训》、《桥梁工程》(副主编)等教材。主持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省级精品课《桥梁结构与施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古桥营造技艺》等。 
|
富宇莹,中共党员,1982年生,硕士,讲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建筑节能、智能建筑、智慧暖通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10多篇,期中2篇被 EI收录,编著教材5部。带领专业教师承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担任专家裁判。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
许丽娜,女,中共党员,现任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负责人。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的建设、教学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本人参与编制国家规划教材2本,承担院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时负责本专业的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主持本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工作。曾作为访问学者在北京交通大学深造一年。 
|